English

《突出重围》陷入误区

2000-03-23 来源:光明日报 蒋 泥 我有话说

有人按着作品里讲到的,认为《突出重围》讲的是高科技局部“战争”条件下的演习,而我以为,演习在这部小说中只是一个外壳,它具有了“好看”的“战争小说”所有的各项要素——“战争”的悬念、惊险、紧张、刺激;而更主要的,是它借演习打出了我军内部出现的许多深层次问题。作者思考了,但是一部小说无法把它们全部涵盖。某些方面,作者本人也力不从心。

就我揣度,《突出》所“打”的,说透了是人才怎样“合理化”地进行组合。

在作者的意识里,只要人才组合恰当了,即使庸人也能调动、发挥,拿出最佳的水平来。组合不好,人与人闹别扭,甚至勾心斗角,仗就打不好,即使你是人才,也得心甘情愿地认输,向那些自己瞧不起的庸人认输。所以,它宣扬的不是武器至上,而是人才至上、惟才是举。严格说来,有了人才再善加利用、组合得当,就有了一切。

这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与深刻。但是,《突出》的问题也正是出在人才的“组合方式”上。

先看事例。“蓝军”的初级指挥官都是军校未毕业的学员,简单、听话,执行命令坚决、彻底,还都是“人才”,懂得使用电脑,什么新设备都会用。这是它的“底层”。

它的上层决策者则尤其简单,没有政委、也没有副师长、副政委,只有那么一位师长,但是师长风格高,基本退居二线,真正当家做主的只有一个人,参谋长朱海鹏。怎么打、谁去打、用什么打、什么时候打、打到什么地步,他说了算。然而,《突出》里的组合是不是合理的、“科学”的、代表未来理想的?

柳建伟在这方面是忽视的,苛刻些说,他还不具备这样的觉悟、意念。

我的意思是,现实中“蓝军”既无那样的“超人”,就算是“超人”也不能独自说了算。在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现代战争形势时,一个人往往担负不起全局,起码他得有一个参谋智囊团。但柳建伟想要告诉我们,有了这样的“团”,就有了“扯皮”与争执。“红军”最不缺的恰恰是方案出来一堆,你想这样打,我想那样打,政出多头,互相扯皮,最后谁官大、而不是谁的能力大谁说了算,因而才有一次次的失败。

不过,非常时期的非常组合,现实里用起来并非得心应手,它需要磨合,而不是像小说里写到的那样,立即拿来,用起来俨然膀臂——小说张扬了“大英雄主义”,别的人也就全成了几位“英雄”“准英雄”的机械,他们用不着自己的脑袋。

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不用脑袋的环境里,居然“打”出了“帅才”朱海鹏——这个人搞教学出身,从未当过中高级指挥官,无实际经验,从纸上谈兵到把纸上的拿到现实里演示,仅仅一眨眼功夫便成了。谓予不信,可小说是这样写的。

所谓的“高科技”呢?在《突出》中仅仅是电脑、监测、自动化、软件病毒等最初级、最初步的东西——太相信外在的“科技”,理念跟不上,体制跟不上,这样的“演习”如果真正发生,说得不客气一点的话,就不仅仅是纸上谈兵、浪费民脂民膏了!

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,政府首脑下命令,军队负责打赢战争,作战方案则由高级智囊们讨论、论证后拿出来,再由主要指挥官分工、协作、配合以成,只有这样,复杂的高科技战争才能应付得过来,一个人能量再大,对付这样庞大、复杂的场面也会力不从心。海湾战争是柳建伟讲得最多的,但海湾战争也并非依靠个人充当什么“英雄”。

何况,权力带给人的不光是“利”,也有弊。绝对的权力从长远看,绝对有害。柳建伟已经顾不到这些了。他重视的是故事,《突出》也就成了“好看”的小说。

什么是“好看的小说”呢?那就是“抓人”、有戏,但它不耐看,耐不住看,有“水”,而且“水分”不小。把一个故事讲得好,能够吸引住人,是作家的本事。可是在其他方面关注不够,内部的浑容性、涵蕴力也就欠缺,影响了作品长远的生命力价值——依照柳建伟的才力,我认为他应该做得到,但他没能做到,这是过于“功利化”选择以后导致的后果。

当然,写好一部小说第一位的就是要写好人物和语言,在这方面柳建伟是成功的、突出的,只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许多时候作者难以把握准确,比如“蓝军”的人际关系太单纯,结果单纯的打败了复杂的——“红军”被打败,最大的原因在此,而不是别的。

但是现代社会恰恰日益复杂化了,作家如此处理人物关系就显得有点“弱智”,起码他是把读者当成了“弱智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